發揮中藥“治未病”優勢,助力健康養殖
當前不少養殖戶認為中醫治“未病”就防病,和消毒、防疫是同一個概念。其實不然,傳統中獸醫學中“未病”是機體已存在發病的各種條件,只是尚未發生典型的癥狀(有端倪,未有結構改變和營養物質損傷)。中獸醫治未病就是先改變發病的條件,確定某一種疾。ㄆ髻|性病變)有發生的可能性,有目標得來扭轉出現畜禽疾病的趨勢。
應用中藥來治未病的原理
中藥提高機體適應力,也就是說提升正氣。正氣充足時抗病力就強,雖有邪氣侵犯也不容易發;而正氣不足時抗病力就弱,邪氣容易入侵而發生疾病,就是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”。對養殖畜禽來說,各類應激對其影響很大,一種變化可能就是一種應激,要能在應激階段發生前使用健脾益氣,補氣養血和調暢氣機的中藥,改善機體的微循環使氣血化生輸布的能力增強,正氣 補足了就能極大減少應激的影響,使病未生。
中藥能調節功能,養殖還要悉心觀察可能開始癥狀,視功能變化為用藥方向,用中藥利于疾病的早治和防變。機體存在一股“良能”維持自穩定狀態,總在從疾病開始會鼓勵機體正氣驅趕邪氣,朝康復的方向發展來完成抗病過程。起初表現了一種趨向,如:發燒、便干、食欲變化,頭臉腫脹、咳喘等,此時用中藥輔助機體最大發揮自主能力來驅邪。中藥借助了機自主調節與排異來發揮作用的,促使功能障礙恢復,就能截斷病程來治未病,使之免除器質性的后果。
中藥治未病在家禽養殖的應用舉例
機體是一個整體,需要各個系統和臟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整個生理過程。各種因素影響了某系統的功能,環境變化、生理變化、管理變化等各種應激對畜禽適應能力考驗,各種變化是發病的基礎,只要在各種變化之前或變化階段,使用保健和提升體質的中藥治未病,改善能量供應,使疾病消失在萌芽狀態。
各個系統功能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,如:長夏季節,氣候濕熱,雞體的脾臟運化水液的任務負擔重,而且為散熱使血液循環向周身分配得多,機體用于消化的能量分配就少了。不單是消化能力弱繼而的疾病如家禽腺胃炎、腸道病就多一些,而且該階段的其它疾病也一定有脾虛的因素,所以夏季應多用一些健脾燥濕的中藥來調理。
畜禽生理階段變化、體質狀態的不同需要有差異化的防病治病方案,如:蛋雞羽毛多,漫長的產蛋周期導致陰精消耗大,所以多是陰虛病體質。當受應激刺激后,機體沒有足夠的能量應對應激,造成機體代謝障礙,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,造成疾病多發。產蛋階段需要用氣血雙補的中藥改善體質虛弱減少疾病的發生。
多重應激是引發規模雞場疾病的誘因,包括管理過程中很多不可控和看不見的因素對雞體的影響,使雞體有多重能量消耗,免疫力下降病毒病多發。所以在雞場各種變化(通風、擴群、氣候變化)前,使用中藥來治未病,提升雞體體質,改善微循環提高雞群抗應激能力,減少繼發病。
- 上一篇:中獸醫講夏季感冒和冬季有何不同 [2021/8/22]
- 下一篇:中醫對寵物狗中暑的辨證邏輯分析 [2021/7/12]